4月29日,據成都高新區天使投資協會官微消息,成都超純應用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于近日完成新一輪股權融資,由比亞迪股份獨家投資。
據成都超純應用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官網了解,該公司(UPAM)成立于2005年,位于中國成都雙流航空港開發區,研發及廠房超過一萬平方米,是一家以技術為先導的半導體刻蝕器件,高功率激光器件和特種陶瓷的國家高新技術制造企業。成都超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開發了多類工藝,包括先進表面處理工藝,可為半導體刻蝕器件和MOCVD器件提供專業的表面處理服務;提純工藝,可將材料的純度提純到5N以上;先進陶瓷生產工藝, 制造高密度碳化物和氮化物陶瓷; 同時公司針對不同基底材料開發了一整套超光滑表面處理工藝 來控制表面疵病,提高器件的使用壽命。成都超純可根據客戶要求提供高達99.5%純度的高密度氮化硼陶瓷、高純度五氧化二鉭(Ta2O5 ) 和氟化鐿(YbF3)鍍膜材料,公司生產的SiC輕質鏡可減重達70%,并提供改性、拋光及鍍膜服務。
近年來,比亞迪持續投資化合物半導體相關廠商。2022年,比亞迪投資了半導體設備廠商邑文科技。2022年12月23日,邑文科技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比亞迪等新股東,注冊資本變更為1947.6655萬元。2023年,比亞迪又入股一家半導體設備廠。2023年7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浙江嘉善)嘉芯半導體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芯半導體)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創啟開盈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公司注冊資本從3.71億元增加到4.12億元。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近日,特種陶瓷材料提供商山東華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超億元產業輪融資,本輪由朝希資本領投,再石資本、金浦智能、中芯聚源、潤璋創投等機構跟投。
華美新材在原料配方、成型、燒結、精加工等核心工藝環節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產品經驗,具有較強的正向研發實力,能夠針對不同的行業需求,迅速開發出多種類型和結構的碳化硅陶瓷產品。面向光伏、鋰電等領域,公司開發出了懸臂槳、舟托、流化床內襯、輥棒等產品,迅速抓取新興行業的成長機遇;另一方面,公司在半導體、液晶玻璃基板、軍工航天等高精尖領域不斷突破創新,突破國家級“卡脖子”重點工程,依靠國產替代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公司基于高端領域對復雜形狀碳化硅陶瓷構件需求,通過碳化硅陶瓷材料的技術研發與工藝探索,突破了碳化硅3D打印成型工藝的研發,并落地量產,補足了碳化硅陶瓷成型領域的最后一塊拼圖。
據山東華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了解,作為全國碳化硅制品行業領航企業,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較早的反應燒結碳化硅制品專業制造商,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隱形冠軍、瞪羚企業、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山東省新材料新能源行業領軍10強、中國陶瓷行業十強。
公司主要生產高技術碳化硅陶瓷制品(主導產品反應燒結碳化硅、無壓燒結碳化硅制品)。該產品作為一種新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抗氧化、抗熱震以及導熱性好、耐急冷急熱和抗高溫蠕變等優良性能,被廣泛應用于JG、航空航天、電子半導體、液晶以及新能源汽車、光伏太陽能、冶金、化工、機械、造紙、醫藥等幾乎所有需要耐高溫、耐熱震、耐磨損和耐腐蝕材料的工業領域。特別是近年來,公司產品市場不斷拓展,應用越來越廣,已遠銷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建有六個省級及以上科研平臺,主導制修訂4項國家標準、12項行業標準,累計授權110多件專利。多年來,公司非常重視科技和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多項科技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尤其近幾年在“缺芯少面”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在無壓碳化硅產品開發方面逐步實現迭代升級。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近日,深交所正式受理山東金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鴻新材)主板上市申請材料。2020年-2023年H1(簡稱:報告期),金鴻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986.41萬元、20,340.78萬元、91,921.31萬元和83,985.37萬元,最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9.25%;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孰低)分別為619.84萬元、3,426.33萬元、15,965.28萬元和21,470.04萬元,最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07.51%。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較好且穩定增長。金鴻新材碳化硅特種陶瓷在行業內形成較高的市場聲譽,行業內對于“金鴻”品牌認可度相對較高;公司碳化硼特種陶瓷在行業內從產品品質及市場占有率兩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根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的數據,在工業民用碳化硅特種陶瓷領域,2020年2022年公司的國內市場排名均為第3名;在碳化硼、碳化硅防護陶瓷板領域,2020年-2022年公司的國內市場排名均為第1名。
擬募資8.8億元投建碳化硅特種陶瓷等項目,經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會議、2023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批準,金鴻新材本次擬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50萬股,募集資金8.8億元,將圍繞公司的主營業務,投資于年產3,000噸碳化硅特種陶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一)年產3,000噸碳化硅特種陶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公司將在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泰山東街以南,錦湖北路以西地塊進行年產3,000噸碳化硅特種陶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本項目預計投資52,637.31萬元,主要包括建造廠房和配套公共設施,同時購買生產所需設備。本項目規劃碳化硅特種陶瓷總產能為3,000噸/年,其中輥棒1,200噸、舟托800噸、懸臂槳450噸、方梁300噸、舟盒250噸。項目建設期為12個月,達產期為36個月。
(二)研發檢測中心建設項目
本項目建設周期為12個月,項目總投資15,413.64萬元,其中建設投資7,698.64萬元(建筑工程費3,501.00萬元,設備購置費3,459.08萬元,設備安裝工程費276.73萬元,工程建設其它費用100.00萬元,預備費361.84萬元),課題研發費用7,715.00萬元。
(三)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考慮到行業發展趨勢、自身經營規模、業務發展規劃以及營運資金需求較大等因素,公司擬使用募集資金23,00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據山東金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了解,該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反應燒結碳化硅陶瓷、防彈陶瓷、新材料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公司以“金鴻新材”在新三板成功掛牌。公司擁有安丘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逯兩個廠區。企業注冊資本4587.76萬元,資產2.88億元。主要民用產品:碳化硅方梁、輥棒、冷風管、噴嘴、脫硫噴嘴、各種異型件等,廣泛用于耐溫耐磨耐腐蝕、環保、高端制造等領域。公司先后榮獲山東省隱形冠軍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山東省“準獨角獸”企業等稱號,并獲得濰坊市市長質量獎,山東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擁有山東省工程實驗室、山東省 “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兩個省級研發平臺。 公司是國家標委會會員單位,是反應燒結碳化硅陶瓷產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負責起草了3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參與起草1項軍用標準。公司先后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公司“碳化硅防彈陶瓷產業化”項目列入山東省首批100項戰略性新興產業計劃。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這兩天,我們正圍繞北伏、北瓷等頭部企業開展招商工作,在全縣構建電子陶瓷產業集群,力爭成為西北乃至全國的電子陶瓷產業高地。”12月12日,賀蘭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許亞偉說。賀蘭縣在全區率先構建電子陶瓷業的“四梁八柱”,成為全區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碳化硅、氮化鋁、氧化鋁生產能力的縣區。
寧夏盛產碳化硅晶塊。2010年,位于賀蘭的寧夏北方高科工業有限公司引進國外技術,將碳化硅晶塊研磨成“亞微米級”“納米級”粉末,然后再制成防彈陶瓷、軸套、窯爐窯具、導電陶瓷等,廣泛用于半導體、光伏、航天等領域。北方高科全資子公司寧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碳化硅防彈陶瓷在國際市場享有很高知名度,產品廣泛用于華為、大疆、臺積電等公司。今年,北方高科在重結晶技術上又取得新突破。經過13年發展,現已成為國內電子陶瓷原料的重要生產基地。
近年來,賀蘭縣大力發展電子陶瓷產業,面向全國發布“碳化硅換熱管件制備關鍵技術研發”和“高質高產氮化鋁基板專用燒結裝備的研制與技術應用”;支持企業組建碳化硅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舉辦“非氧化物陶瓷專家賀蘭行”活動,邀請清華大學苗赫濯等專家親臨指導。經過多年發展,初步構建起電子陶瓷產業的“四梁八柱”,為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打下堅實基礎。
寧夏北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落戶賀蘭。該公司實現了高純度超微氮化鋁陶瓷粉體的自主化生產,自主掌握了HTCC用高精密鎢導體漿料配方和國產氮化硅粉體改性工藝,實現了氮化鋁/氮化硅陶瓷基板上游核心原材料的國產化,已成為中國首家、寧夏最大的具備全產業鏈商用氮化鋁粉體—基板—結構件—HTCC(高溫共燒陶瓷)與高端功能器件產品量產能力的企業。寧夏玄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0月建成一期工程并投產,是寧夏唯一的氧化鋁陶瓷基片生產企業,擁有5條流延工藝生產線,2條連續式高溫燒結爐,每月可生產25-18六聯單片2000萬片。
“我們正在進行的電子陶瓷專項招商引資,就是給這些落地企業尋找配套企業,進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工作,把電子陶瓷業做大做強。”許亞偉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寧夏北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寧夏北方高科工業有限公司產值同比增長26.17%。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湖南德智新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國風投(北京)智造基金、博華資本、元禾重元、恒信華業聯合領投,中信證券投資、中車資本、山證投資、交銀國際、國舜投資等參與投資,Scale Partners勢乘資本擔任獨家資本顧問。此次融資主要用于德智新材株洲、無錫兩地產能擴建與研發投入,通過強有力的產業支持及資本背書,助力國產替代。
德智新材擁有自主研發的生產設備,具備石墨純化、精密加工、精密檢測、CVD涂層等完整的生產制造鏈,在SiC涂層石墨工件設計、加工及CVD工藝等方面具有核心專利技術和競爭優勢。在CVD工藝上,德智新材自主研發沉積設備,并具備從學術到量產的多年工藝積累,擁有對產品應用場景的深刻理解、及靈活定制的材料設計制造能力。目前,德智新材已開發LED外延設備用組件、三代半外延設備用組件、硅基外延設備用組件、SiC刻蝕環、SiC晶舟等一系列半導體用SiC部件制品。德智的產品性能、評價指標全國領先,媲美國外領先廠商水平。其中,德智新材在12寸大硅片外延用SiC涂層石墨盤、實體SiC刻蝕環產品實現技術突破,成為國內極少具備量產能力的領先企業。
德智新材將持續投入并優化研發及產品布局,不斷提高產品及服務的核心競爭力,致力于成長為以CVD技術為核心的平臺級材料公司,為進一步推動國內半導體產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德智新材創始人、董事長柴攀表示:這輪融資,德智將主要用于長三角研發中心及株洲二期生產基地建設。感謝投資人們對德智的認可與信任,德智創立6年,乘著時代的東風,我們快速發展,未來還需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攻尖克難,與半導體的各位同仁,一起建立國產自主可控的制造鏈。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12月8日,吉盛微公司武漢碳化硅制造基地在武漢經開綜合保稅區正式投產。武漢經開區突破性發展半導體產業邁出堅實一步,填補武漢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生產領域的空白。
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唐超,中芯聚源董事長高永崗,盛吉盛半導體董事長、總經理項習飛,盛吉盛半導體副總經理、吉盛微總經理李士昌共同見證吉盛微制造基地投產。中芯聚源是業內知名投資平臺,長期以來專注于半導體和新能源領域資本賦能。中芯聚源是盛吉盛半導體的發起股東。近年來,盛吉盛半導體致力于推動半導體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已有多款設備和零部件交付國內龍頭客戶。
今年2月,在上海舉行的2023武漢招商引資推介大會上,盛吉盛半導體武漢碳化硅項目簽約落地武漢經開區,總投資約15億元。3月,吉盛微(武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漢經開區注冊成立,6月啟動生產線設計施工,8月入駐試生產,項目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當年投產,跑出“車谷加速度”。項目預計2027年達產,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生產制造碳化硅半導體材料需要數百種耗材,其中,絕大多數被國外廠商壟斷。李士昌介紹,吉盛微主要研發、生產制造SiC材料、SiC基聚焦環、簇射極板及晶圓舟等碳化硅半導體產業鏈關鍵設備的零部件和耗材,在產業鏈上位于中、上游。目前,吉盛微已經完成了刻蝕、擴散、外延、快速熱處理等多個工藝的零部件、耗材開發工作,部分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初步具備穩定的生產供貨能力。李士昌表示,吉盛微公司將圍繞客戶需求,持續提升產品性能,夯實開發制造能力,為半導體領域的供應鏈國產化作貢獻。“汽車電子產業潛力巨大,武漢經開區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為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對武漢經開區充滿信心。”高永崗希望吉盛微持續加大創新、研發力度,積極打造武漢集成電路零部件產業“朋友圈”,助力武漢經開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武漢經開區圍繞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培育了鼎龍股份、智新半導體、億咖通、芯擎科技等一批半導體產業鏈上的知名企業,在武漢經開綜保區規劃建設的30萬平方米泛半導體產業園,集聚鼎龍匯鑫、鼎龍匯達、迪盛微電子、聚芯電子等一批汽車電子和半導體產業項目。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今年1至10月,賀蘭縣無機陶瓷材料行業表現搶眼,全行業增速達18.7%。成立于2010年的寧夏北方高科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碳化硅防彈陶瓷可以達到最高防護級別,其他產品廣泛用于華為穿戴產品、大疆無人機上。北方高科已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銷往中國沿海地區,部分出口到德國、日本等地。賀蘭縣大力支持北方高科發展,僅2023年1至8月,北方高科已累計獲得各種政府獎補資金125萬元。賀蘭縣還將北方高科的“碳化硅換熱管件制備關鍵技術研發”面向全國發布,目前已有高手揭榜合作,有望攻克技術難關。今年以來,北方高科已完成碳化硅微粉擴產1000噸/年,陶瓷制品擴產200噸/年。未來5年,北方高科力爭建成“硅基陶瓷及其復合材料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中國硅基陶瓷產業發展的“播種機與啟動器”。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11月4日,晶盛機電舉行“年產25萬片6英寸、5萬片8英寸碳化硅襯底片項目”簽約暨啟動儀式,旨在加快半導體材料端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國產化替代,這一舉措標志著晶盛機電在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在雙碳背景下,國家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晶盛機電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在“打造半導體材料裝備領先企業,發展綠色智能高科技制造產業”的使命引領下,堅持“強鏈、補鏈”為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貢獻力量,持續推動“先進材料、先進裝備”戰略的深入實施。碳化硅襯底片作為半導體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優異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公司自2017年開始碳化硅晶體生長設備和工藝的研發,相繼成功開發6英寸、8英寸碳化硅晶體和襯底片,是國內為數不多能供應8英寸襯底片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建設了6-8 英寸碳化硅晶體生長、切片、拋光中試線,6英寸襯底片已通過多家下游企業驗證,正處于快速上量階段,8英寸襯底片處于小批量試制階段。
此次簽約項目總投資21.2億元,建成后,晶盛機電將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加快碳化硅襯底片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加速推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作為國內領先的半導體材料裝備企業,晶盛機電始終圍繞“先進材料、先進裝備”的雙引擎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化半導體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合作,向下游晶體材料深加工延伸,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聚力解決國家核心材料自主供給,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為我國半導體材料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9月21日,河南(平頂山)電子半導體產業園,中宜創芯公司年產2000噸電子級碳化硅粉體項目試生產,為加快建設國家級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基地、助力平煤神馬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平頂山奮進百強市注入了“芯”勢能。
半導體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材料,具有高禁帶寬度、高電導率、高熱導率等優良性能,適合于制作高溫、高頻、抗輻射及大功率的電子器件,在光電子和微電子、5G基站、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高鐵、快充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近年來,平頂山市與平煤神馬集團緊抓產業發展機遇,規劃布局河南(平頂山)電子半導體產業園,以此為載體吸引設計、封裝測試、高端炭材料和碳基合成新材料制備等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落戶,涵蓋石墨件深加工、半導體裝備、碳化硅陶瓷和粉體、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等高端裝備等相關行業。未來,產業園將以碳化硅半導體基礎材料為核心,以前工序(晶圓、薄膜沉積、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生長、研磨拋光、金屬化)、后封裝(測試包裝、晶圓減薄、晶圓切割、貼片、引線縫合、模塑、切晶成型、終測)為主導,打造全國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示范性基地和碳化硅半導體材料全產業鏈信創產業基地。該項目是平煤神馬集團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標志性成果。近年來,該集團錨定新能源、新材料轉型方向,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六個一批”,積極開展重大課題攻關,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先后攻克針狀焦、負極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重磅推出芯片硅料、全釩液流電池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多個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行業空白,逐步構建起以儲能和半導體材料為核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為加快邁向世界一流“材”“能”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愛企查查詢了解,河南中宜創芯發展有限公司于2023-05-24成立,大股東為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1.2000噸電子級碳化硅粉體項目試生產,平煤神馬集團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
近日嵊州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4173”行動暨“三個一批”項目推進大會召開,現場進行了集中簽約、集中開工、集中投產儀式,本次共有22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達160多億元,其中有兩個項目值得特別關注:
高純度碳化硅新材料項目
項目簡介:計劃總投資5億元,規劃用地50畝,擬在嵊州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建設高純度碳化硅新材料項目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6.2億元,年納稅6000萬元。
太陽能光伏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項目
項目簡介: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規劃用地500畝,擬在嵊州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建設太陽能光伏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其中,一期投資15億元,擬建TOPcon電池生產線。二期投資35億元,擬建鈣鈦礦+異質結電池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80億元,年納稅4.5億元。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