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材料的研發協調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解決關鍵原材料(關鍵技術/行業的基礎)供應問題并保障其安全獲取是材料研發的戰略作用之一。各個國家的創新體系背景(包括核心機構等)推動新材料戰略/路線圖的構建發展,支撐/使能技術(尤其是基礎技術、材料、制造、信息通信技術)和創新基礎設施是新材料的發展基礎。5大新材料強國新材料產業模式與政策介紹如下(詳細內容見來源鏈接):
美國
非常注重材料基因組計劃戰略規劃;
建立了比較健全的風險投資機制;
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律保障機制;
規劃了強力的國際化產業重組機制。
日本
非常注重長期的國家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建立了高效的產官學研合作機制;
非常注重整體和系統的技術戰略路線圖;
從各個方面和角度進行創新集群建設。
德國
非常注重有自己特色的產業集群建設;
建立并完善以核心技術和核心制造為基礎的工業標準化體系;
大力培育以核心技術和核心制造為基礎科技型中小企業,并促進他們競合和高質量的發展;
建設賦能和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
韓國
依據本國資源匱乏、人口因素、企業現狀、產業狀況,非常重視國家級戰略支持和投入;
促進大企業集團改革重組,發揮集中效用;
鼓勵“官民一體”的全員并協作的創新模式;注重以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為基礎進行企業人才培養。
中國
我國產業鏈齊全、市場龐大,早期依賴低成本勞力和人口與市場紅利快速發展,對于創新重視不足。近年來,一是對歐美國家追趕有了一定基礎,到了瓶頸期;另一方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有了產業轉移東南亞的趨勢;最后,隨著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各國對供應鏈安全重視升級,中國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現象日趨嚴重。上述原因使得國家非常重視國家級戰略支持和投入,并開始促進大型國企改革重組,發揮集中效用。在創新模式上,也繼續自上而下地刺激創新,并表露出強烈的政策意志。我國在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上提出三大重點方向: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加快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到成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發布《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到為中國制造2025增添百億專項基金,不斷在政策上為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未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將重點發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
查看更多請點擊以下來源鏈接。
信息來源:
(以上信息來源或部分來源于以下文獻或網絡鏈接,若有侵權請及時告知以便刪除)
您好!請登錄